文= 韩广岳
做为一个勘破大道红尘、悟得万物玄同的人,谁也不可能得而亲之、谁也不可能得而疏之、谁也不可能得而利之、谁也不可能得而害之、谁也不可能得而贵之、谁也不可能得而贱之。
明白了“玄同”的道理,那大与小、长与短、远与近、黑与白、对与错、上与下、东与西、左与右,乃至狗与猫、虎与熊、辣椒与豆角、米粉与豆腐又有什么不同呢?事物玄同,得失、贵贱、利害、亲疏又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什么不同,又何必计较那得失、贵贱、利害、亲疏?又何必分辨那得失、贵贱、利害、亲疏?所以老子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所以做为一个勘破大道红尘、悟得万物玄同的人,谁也不可能得而亲之、谁也不可能得而疏之、谁也不可能得而利之、谁也不可能得而害之、谁也不可能得而贵之、谁也不可能得而贱之。做到上述这些,其实很多时候往往更重要的是,并非他人不能也,而是自己不受也。
《庄子》《秋水》篇里有个“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原文如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读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个故事用白话文讲就是:
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水河钓鱼,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来看望他并向他表达心意,表示楚王要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地对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啊。”
庄子说:“那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就是一个悟透了大道玄机,达到了“玄同”境界的圣人。这种人,已经超脱了亲疏、利害、贵贱与生死,“故为天下贵”,所以能够为天下人所尊重、敬重。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