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堂实录
01
导入新课
师:通过学习《北冥有鱼》,庄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庄子向往光明,不断地想超越自我,他要—北冥飞往温暖的南方。而且庄子会说,会写。
生:他一个向往自由的人,他写鲲鹏,可能也是在写自己。
师:如果要选择的话,他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还是脚踏实地的人?
生:仰望星空的人。他的理想,都在天上。
师:这样一个人,他一心想要上天,那么,在生活中,他可能是一个朋友很多的人,还是很少的人?
生:很少。
师:这种少,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生: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因为他跟他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这就造成两种情况:第一,他看不上别人;第二,别人不搭理他。
师:也就是说,庄子和周围人的什么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生:认知水平。
师:我很喜欢“认知”这个词。庄子是这样一个人——
【屏显】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当时也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
师:这些话,让你想起谁?
生:想起屈原。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
师:但是,庄子没有像屈原那样去以死抗争污浊。他选择了在人世间好好地活。庄子属于隐士里面的中隐,中隐隐于市,他在人世间活着,而让心,在天地之间往来。
生:陶渊明也是这样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师:庄子可能也有徒弟,但是,一定没有孔子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朱熹说他“也无人宗之”,他弟子不多的原因,可能也有两个。
生:他看不上别人,别人不懂他。
师:你看,庄子多么孤独!但庄子毕竟是一个人,庄子需要一个而且有一个人间世的朋友。这个人,就是惠子。我们想一想,能够跟庄子做朋友的惠子,一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聪明的人。
生:志趣和三观与庄子一样。
生:认知水平在同一水平线的人。
师:志趣和三观可以不同,但是,作为朋友的人,认知必须相同,否则就没有办法聊天。
【屏显】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聊聊天。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师:哪些句子,引起你的兴趣?
生:惠子喜欢在梧桐树下弹琴,说话,睡觉,说明他志趣高雅。
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就记载了这样一次日常聊天。这大概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聊天了,几乎成为了一个——
生:文化符合。
师:庄子和惠子,大概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两个杠精了。自己读一读,读懂这个故事。
【屏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相机点拨)
师:用一个词语评价这次聊天。
生:他们的辩论,衔接得天衣无缝。
师:衔接得天衣无缝?你是不是想说,这次辩论是针锋相对的?
生:是这个意思。旗鼓相当。
生:他们的辩论很巧妙,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地方,而且,很有逻辑。
生:我觉得,庄子这里偷换了概念,所以,辩论得很巧妙。
02
品“安”之巧妙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觉得这次辩论很巧妙,而巧妙之所以构成,因为这里有个关键字——
生:安。
师:“安”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词汇,大家看一看,动笔记一记。
【屏显】
安 在文言文中意思
安定、安稳、安全。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适、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养、奉养。 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疑问副词(怎么)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疑问代词(哪里) 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师:找出文章三处包含“安”字的句子,想一想,说话人的“安”,是什么意思?
【屏显】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逐一辨析,回答)
师:通过辨析,想一想,庄子是怎么取胜的?
生:庄子玩了一个把戏,偷换概念,把“安”的意思,从“怎么”换成了“哪里”。
师:当然,这本书是庄子及庄子的学生编的。如果是惠子及惠子的学生来编,惠子会怎么评价这个胜利?
生:庄子呀,你虽然胜利了,但是,胜之不武呀!
生:在正式辩论中,偷换概念是不允许的。
师:即使赢了,严格里说,也是诡辩。
03
析“全”之因果
师:惠子信誓旦旦地说——
【屏显】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师:哪个字最信誓旦旦?
生:全。确定。
师:小组讨论一下,按照惠子的逻辑,能够完全确定庄子不知鱼之乐吗?惠子使用了一种怎样的逻辑?
生:我没有想好。
生:惠子先肯定自己不是庄子,不了解庄子;然后说庄子也不是鱼,也一定不了解鱼。
师:这就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逻辑,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类比推理。我不知道你,所以,你也不知道鱼。
师:类比推理,是必然的推理吗?
生:不是必然的,我不知道你,并不确定,你不知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师:或者说,因果关系。类比推理最大的优点是直观,最大的缺点是不严谨。举个例子试试看。
生:陌生人不知道我的名字,陌生人也不知道胡艺馨的名字。
师:漏洞在哪里?
生:可能陌生人对于任博谦是陌生的,但是,有可能是认识胡艺馨的。
师:我们来帮帮惠子。如果惠子想赢庄子,有一个简单的三段论可以借鉴。
【屏显】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师:你们用这个方法,帮惠子辨一辨。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中国的逻辑,很多都是类比推理,比如孟子就很擅长。所以,中国的现代逻辑学,要到民国时期才建立。被誉为“中国哲学第一人”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十几岁的时候忽然对一句俗话产生了困惑,“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说说看,他困惑什么?
生:如果金钱如粪土,那仁义就是一千粪土!
生:哈哈哈哈……
师:来分析惠子的三段论。
生:大前提:人不知道鱼的快乐。小前提:庄子是人。结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完美!那么,有同学可能会抬杠:你怎么知道人不知道鱼的快乐?
生:这是不需要论证的,是常识,是公理。
04
悟“从容”之情趣
师:从逻辑的角度讲,这场辩论,没有赢家。但是,千百年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庄子似乎更胜一筹,为什么?
生:庄子说完之后,惠子没有再说了,惠子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生:这是庄子写的。
师:是的。《庄子》这本书里,惠子和庄子辩论了十次,每次都是庄子赢。我觉得,事实上不太可能。这样,就不是旗鼓相当了。
生:我不知道……
师:既然大家觉得有难度,那就请循其本——
【屏显】
请循其本
师:这是一场辩论,但是,它的本源是一次——
生:是一次闲聊,一次散步。
师:所以,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更核心的词语,比“安”、“全”更能传达这篇文章的神韵。
生:从容。
师:千百年来,庄子打动我们的,或者说,我们愿意为庄子点赞的,就是这个词——从容。就你现在的理解,什么是从容?
生:没有约束。
生:每天早上起来没有默写,不用害怕迟到,就是没有什么规则。
生:哈哈哈哈。
生:随心所欲。
生:很自然的,不别扭的。
师:我们喜欢庄子,是千百年来,我们都很难从容。比如现在,疫情时代,我们都很难从容。
生:从容和《北冥有鱼》里的逍遥差不多。
师:从容和逍遥,都是《庄子》喜欢的状态,那从容和逍遥有什么不一样?
【屏显】
从容
逍遥
生:从容和逍遥有相似性。
生:我不知道……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今天PPT的模板,发现有什么特色。
生:今天的模板很朦胧,很闲适,很适合课文的意境。
师: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当天的天气如何,才会引发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样的感慨。
生:可能是快要下雨了,鱼出来透透气。
师:那不应该是跳的吗?不从容啊。你的科学道理不太科学。
生:天气应该很晴朗,这些鱼儿出来游玩,似与游者相乐。
师:这姑娘多会说话,多会学习。
生:田野上绿意葱茏,让人心情也很美丽。
师:使人想起鲁迅的描写——
生: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师:在这样的天气里出游,庄子感慨:“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再来理解从容和逍遥的不一样。
生:从容感觉到是在一定规矩之下的,而逍遥是无拘无束的。
师:用孔子的话来说——
生:从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逍遥是“从心所欲”。
生:从容是一种心境,逍遥是一种……我没有想好。
师:你是不是想说,逍遥是一种身体完全摆脱了束缚的状态,是一种完全的放松?
生:是的。
师:也就是说,从容更容易得到,而逍遥比较难。
生:从容是鱼在水中游的状态,而逍遥是鸟在天上飞的状态。
师:从容是在地上的舒缓,逍遥是在天空中的翱翔。逍遥颇难,从容比较容易。鲲鹏都很难说是完全逍遥。所以,我们重点来探讨我们可以达到的“从容”。
师:怎样才能从容呢?庄子并不想上天做神仙,也不想像伯夷叔齐一样采薇而食,他是要过日子的。而且日子过得很穷。他曾经当过一个很小的官——
生:漆园吏。
师:他也是一个小手工业者,他编草鞋卖来维持生计。家里穷,但是名气很大,楚王请他去当相国。看看这个故事,也选自《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秋水》篇最后一个故事。前面,还有两个故事。来,合作来读懂这个故事。
【屏显】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学生合作,老师点拨,读懂故事大意)
师:小组讨论,读懂大意,想一想,庄子认为怎样,才能获得从容?他要摆脱什么?
生:摆脱名利的束缚。
师:摆脱名利的束缚,就是清的,汲汲于名利,就是浊的。但据我多年的观察,这些宣称要摆脱的,其实大多数是得不到的。中国读书人的最大理想是把书读好,然后做官,最好是做到——
生:做到帝王师。像张居正那样。
师:李白也这样啊。只是得不到,所以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庸俗,而是他们从小就被教育成这样,学而优则仕。庄子被我们喜欢,就是因为他超脱了这种宿命,这种既定程序。庄子,是有超越性的。
师:庄子挣脱了这些束缚,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庄子·秋水》是河伯和北海若的一段对话,对话之后,归结在这里,然后讲了六个故事,我们刚才学习了三个故事——
【屏显】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师:合作讨论,看看能不能看懂,找到这里面的一个关键词。
生:真!
师:大家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吗?那些道教的高人,都叫什么来着?
生:逍遥子!
生:全真七子!
生:太乙真人!
【屏显】
真
五、求“真”之内涵
师:庄子要归真,其实,惠子也是在归真。但是,两人的真,不一样。用组词的方法,来辨别他们两个人的“真”的不一样。庄子的“真”,是什么真?
生:真理。
师:虽然这个答案不够理想,但我们还是先写下来。
生:本真,回到人的本真状态。
生:天然,天真。
师:天真,就是天然,自然,是人最接近本真的状态。刚才,有一个同学说到真理,对于庄子来说,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对于惠子来说,却是准确的。
【屏显】
庄子之真——天真
惠子之真——真理
师:用两分钟想一想,你想要哪种“真”?也可以想想,庄子和惠子之后,中国文化选择了哪种真?还可以想一想,现代的我们,更需要哪种真?
(学生讨论)
生:我想要真果粒!
师:好,那你去外面真果粒去哈。
生:我觉得中国文化选择了心境天真而放弃了追求真理。
师:最近学的课文,有没有可以提供佐证的。
生:《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王阳明格竹子,格到头疼,没有真正去观察竹子,而是像庄子那样,用心与天地往来。
生:我更喜欢天真。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敢想,披上一个被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个皇后。等长大之后,知道得越多,知道这不可能,就不这么想了。人天真的时候,特别自由,特别快乐。
师:这也就是为什么,庄子看到一条鱼出游,他都会觉得鱼很快乐。庄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小孩。
生:我觉得,中国文化选择了天真。如果选择追求真理,我们在鸦片战争以及以后的战争中,就不会输得那么惨。所以,我选择真理。有时候,天真可能会吃亏。
师:我喜欢你真理的思考。我们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什么很发达?技术很发达。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探究他背后的磁场现象;我们偶尔发现了火药——
生:在炼丹的时候发明的火药。
师:但是,我们没有用来推动生产,没有像诺贝尔一样进而发明炸药,而是用来放烟花。我们停留在技术阶段,技术是凭借经验而提升的,而科学需要系统的深入的探索。比如勾股定理,在西方叫毕达哥拉斯定理,在古希腊,就用来测量国土面积。我们要承认,中国的科学发展,是落后于人的。
生:我希望的是,带着小孩子的心态,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
师:阿基米德,像小孩子一样探求真理到了什么程度?罗马士兵来了,要杀他,他只要士兵别弄坏了他的圆。这也是天真。我们既要像艺术家庄子一样,保持内心的愉悦从容,也要像逻辑家惠子一样,孜孜不倦地探寻事物的真相、世界的本原。做笔记:艺术家——审美;逻辑家——真理。大家看一看庄子的介绍。
生:庄子是哲学家。
师:但,其实,庄子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在西方,有一个人,几乎开创了现代科学所有的门类,你去学习科学,往上走,往上走,最终都会遇见一个人——亚里士多德。所以,牛顿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时候,不想读了,因为读来读去,都是亚里士多德。但我们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大哲学家。孩子们,科学的基础是哲学,而并非不可兼容。哲学,是对人的探索,也是对世界的探索。
师: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说,我们需要庄子,我们也需要惠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一颗感性的心,从容穿梭在天地之间;也需要高举理性的火把,去寻找世界的真相。最后,讲一个故事。惠子和庄子,自己怎么看待对方?惠子,真的是利欲熏心吗?惠子,是合纵主张的创始人,后来被张仪排挤,离开梁国,跟庄子回到宋国,度过了以后的人生。大梁,是今天的开封;濠,安徽。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惠子,已经不在梁国了。这三个故事的排列,是有时间顺序了。
【屏显】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杂篇·徐无鬼》
(讨论这个故事,读懂大意)
师:庄子是一个看淡生死的人。他妻子死了之后,是怎样的?
生:鼓盆而歌。
师:但是,惠子死后,庄子如此伤心。我想,庄子和惠子在一起游玩,应该是觉得彼此相契的吧。我们把这样的朋友,叫做契友。
【屏显】
契友
师:所以呀,请给惠子多一点关注,也请重新思考朋友之间“相爱相杀”的意义。
【屏显】
若今生为鱼,
愿你既有化为鹏的志向
有送你上青云的长风;
也能从容出游
享受水流抚摸身体的快乐
卢望军,女,长沙市怡雅中学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本整合”和“文本解读”研究,出版个人专著《教育的温度》,湖南省首届教师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愿一直行走,不止步,追寻语文的海阔天空,和云淡风轻。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