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AI有时像极了“装腔作势”的演员,来演一个高智商的角色——回答问题时自信满满,结果却漏洞百出。
它可能把“李白写过《静夜思》”说成“杜甫”,甚至编造出“吃菠菜能治疗高血压”的伪科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AI对话的本质是统计概率驱动的“合理猜测”,也就是说它会基于海量数据来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回答。
那如果它的训练数据本身就存在误差呢?如果它的训练数据没有覆盖到提问的知识点呢?
那它就开始“胡说八道”了,并且看上去头头是道,逻辑清晰,非常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如何避免被AI一本正经的“忽悠”误导?这三条应对法则或许有帮助。
打开联网搜索,顺藤摸瓜查真相
大家在使用各大AI对话模型时都会发现有一个“联网搜索”的功能选项
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开启联网功能后能有效降低AI胡说八道的概率。
同时,我们还能根据AI的回答找到参考的文献资料,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
让AI检查AI,交叉验证不踩坑
我们可以通过多个AI大模型相互检测。
比如利用生成答案,再利用Kimi、豆包或者通义千问进行交叉检查验证。
培养“提示词”意识:让AI做助手而非老师
我们也可以通过在对话中加以约束限定,降低虚构的可能性。
源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报告
除此之外,如果AI说“央视新闻报道”,立刻搜索央视官网或官方APP核实;警惕“据专家称”“研究表明”等模糊表述,要求提供具体论文或机构名称,这些也都是相对有效的防骗措施。
最后,还有三句防骗口诀送给大家:
“免费午餐多陷阱”:警惕“AI预测彩票号码”、“稳健投资建议”等暴利承诺。
“热点事件慢半拍”:遇到突发事件,等权威媒体报道后再行动,不轻易相信AI的实时分析。
“专业问题找专家”:AI可以解释医学专有名词,但不能代替医生评估身体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