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当释此佛字。梵语佛陀,此翻为觉。

谓自觉,悟性真常,了惑幻妄。觉知一切诸法,皆如幻化。内而身心,外及世界。无不浮尘幻化相,虚妄生灭,咸非真实。见闻若幻翳,三界如空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觉悟自性真常,灵明湛寂。此谓之自觉。

将所觉之理,而觉悟一切众生。所谓将斯道,觉斯民。运无缘慈,度有情界,谓之觉他。

无明穷尽,彻法底源。行满果圆,谓之觉满。

三觉圆,万德备,名之曰佛。

此佛字,乃十种通号之一。

十种通号者,

(一)曰如来。今佛应世,如古佛之再来。即仿同先迹号。

(二)日应供。应受九界之供养。即堪为福田号。

(三)曰正遍知。法无不知,理无不晓。遍知法界之真理,即遍知法界号。

(四)曰明行足。谓三明 明,六

通 足。即果显因德号。

(五)曰善逝。妙证菩提,永不复还。即妙往菩提号。

(六)曰世间解。谓彻知世出世间,及如实相。即达伪通真号。

(七)曰无上士。谓世出世间,无有过上。即摄化从道号。

(八)曰调御丈夫天人师。谓佛以大慈大智,以善柔软语,苦切之语,及杂语等。调伏众生,令不失道。即应机授法号。

(九)曰佛。即上所云,三觉圆明。为觉悟归真号。

(十)曰世尊。谓世出世间,最所尊仰。即三界独尊号。

斯十号为诸佛之所共称,故曰通号。

当知佛之一字,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只以无明盖覆,而不亲证。故世尊初成正觉,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

吾人虽由妄想用事。而天真佛性,本自现成,无欠无余。众生虽升沉六道。而此佛性,仍湛然常存,不迁不变。众生本源佛性,与诸佛之妙极法身,无二无别。唯众生但是性德本具,诸佛是修德究竟。

众生之理具佛性,台宗称之谓理即佛。如无机子之六即颂。

初理即云:“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此颂众生虽昏迷倒惑,而本有之天真佛性,不失不坏。众生之一动一静,一行一住,乃至担柴运水,迎宾送客,全体皆是佛性显现,其理全是。而举止行藏,完全背谬。迷头认影,将妄作真。糊糊涂涂,昏昏冥冥。将本有佛性之妙体,随六尘幻境而流转。杳杳茫茫,无本可据。缺始觉之智,乏观照之功,安知返本还源之归趣地也。

如众生能研阅经典。或从善知识,闻法生解。了知本具佛性,真常不变。从此断疑生信,明解无滞。谓之名字即佛。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颂意谓,于长劫沉沦中,到今日,方听得真常湛寂,不生不灭之法曲妙歌,而知全妄即真。反恨曩昔之迷头认影,蹉跎光阴。

或有众生,既信本具佛性。由信而起持名妙行,精进修持,念念无间,谓之观行即佛。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颂意谓,念念弥陀。一心湛然,诸妄自息,常理自照。回观法法本性,无非中道。

或有众生,精持名号。直至念空真念,得事一心不乱。不起思量分别,不起憎爱妄想。破见思惑,得见依稀相似之佛性,六根清净,谓之相似即佛。颂曰:“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颂意谓,至此虽见思之四住烦恼先脱,而六尘之法执未忘。眼翳犹未净尽,空华尚在鼓舞。

或有众生执持名号。至理一心不乱,豁破一分无明,见一分中道理。谓之分证即佛。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颂意谓、到此名为亲见佛性,悟证一切,无不贯通。但无明尚未破尽,如隔纱见月耳。

若至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彻法底源,无动无坏。谓之究竟即佛。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颂意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全真成妄。今则三觉圆明,全妄成真。名之谓佛。然成佛、即成众生之本有佛。不过复归自性,更无别有一法可新得。所以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今佛说弥陀经之佛字,即六即中之究竟即。即指释迦牟尼佛是,释佛字竟。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