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写双减政策下的拼音班的时候就有妈妈留言问我关于拼音学习的问题。

拼音样子_一模一样拼音_拼音样板

我想了一下,自己写过数学启蒙、识字启蒙、练字相关的文章,但好像针对拼音的,真没有系统地写过攻略文,虽然也写过那么2篇吐槽文有干货,但不系统。

所以拼音系列的干货文我保准会写,但不会一下子全部写完,因为我还想结合依姐在拼音学习中的一些经验展开。

这是因为我对于拼音的幼小衔接的经验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哥哥大班时,单韵母和声母部分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我只负责家庭作业巩固,所以教学部分就没有什么经验。

而大班下半学期又赶上疫情停课了,所以复韵母、整体认读的部分是我自己教的。由于教学经验不完整,所以拼音的文章我一直没有好好地写过。

眼下,依姐开学就上大班了,拼音的幼小衔接工作势在必行。

如果幼儿园这次因为双减政策的压力,一丢丢都不染指课业的话,那么教拼音的任务就又会落到我身上,彼时我的实战经验就会更丰富,提供的干货也会更实在,所以我会选择先等等,大差不差地在寒假前也会搞上一两篇干货。

学拼音是个长时间的事情,这个系列我会根据妹妹的学习情况一直跟进,实践中随时有了收获,必定跟大家分享。你们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在实践际过程中去有针对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今天这篇呢,我想先解决一项大多数妈妈可能都会碰到的困惑——对于3-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拼音跟英语一起学,会不会混淆呀?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英语启蒙基本就是标配了,而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拼音,似乎这二者都很重要,鱼跟熊掌都得往下咽,可是孩子毕竟小,两个一起学,会不会越学越迷糊呢?

我猜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困惑。不是不能教,但是怎么个教法能让孩子都吸收了,是关键。

拼音样板_拼音样子_一模一样拼音

如果你问我,英语跟拼音一起学,娃会不会傻傻分不清楚?

这个答案是一定的,肯定会混。

但是呢,也不用气馁,混淆是暂时的,即使是混淆,我也坚定认为都得教,无非看是怎么个教法。

主基调奠定了之后,下面我们来抽丝剥茧。

拼音与英语为什么那么像?

其实,用大脚趾头想一想,就知道汉语拼音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咱们的老祖宗不用拉丁文。

中国古代的传统音韵学著作中,对于字音的注疏用的是直音和反切。

拼音样板_拼音样子_一模一样拼音

图《龙龛手镜》其中一页。红线的是“直音”,“音谓”的意思就是告诉你它的读音跟“谓”一样,直接找个读音一样的常用字来表音,就叫直音。

蓝线是“反切”,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以及第二个字取它的韵母和声调,组合拼在一起就是这个字读音。比如说“俏”,“七笑反”,即取“七”字“q”,取“笑”字的“iào”,拼在一起就是“qiào”。

这两种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话发音的各种变化,后代的人就很难读准确,从而根据字书的注音去考究古时的发音就很难了。

但不管怎么变吧,大家都是中国人,有点口音方言什么的,也不会差太多,断不会再造一个语系来标注自己的语言的。

因此真正会想到用拉丁字母来标注汉字读音的人,必定不会是咱本地人。就像以前的中国人学英语时,为了记住读音,会用相似中文标注读音一样(红框所示)

一模一样拼音_拼音样子_拼音样板

能够想到用字母来标注中文的,它一定是个母语就是拉丁语系的外国人。

说到拼音的起源,就得追溯到明朝末期。公元1610年,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当时为了学习汉语,就决定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拼音样板_一模一样拼音_拼音样子

公元1626年,金尼格莱撰写了一本名为《西中儒耳目资》,在这本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

拼音样板_拼音样子_一模一样拼音

《西中儒耳目资》内页

后来这种用字母来标注汉语发音的形式,就随着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如今使用的汉语拼音了。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诞生,也就是如今我们学的汉语拼音。

而反观英语的26个字母,更不用说了,就是土生土长的拉丁语系。

可以说,英语跟拼音的关系,就如同与狼跟狗的差别一样,同宗同源,都是拉丁字母来的。

虽然在写法上这俩还是有些细微差别的,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多个钩子少个弯的,根本没差,不混是不可能的。就连我自己,都经常会想,a是读“啊”还是读“诶”。

一模一样拼音_拼音样子_拼音样板

所以,不用担心混淆的问题,因为那是可预见范围内必然发生的事情,担心没有什么卵用。

二者是否要避嫌学?

按照我们上面得出的结论,既然会混,自然就会觉得最好不要二者同时进行,否则恐怕孩子混淆,越教越糟。

但其实呢,不要小瞧我们的语言小天才们。孩子大脑本身具有一种 (语言习得机制),他们能凭借各种外部资源或认知技巧化解混淆。

他们可能一开始总会搞混,这是由于孩子对于英语和拼音尚未形成稳定的记忆,我们要接受孩子一边探索学习,一边分配记忆的这个过程。

可一旦孩子把这两样在记忆里分别输入完成,并熟练掌握,那么他就会是两套泾渭分明的读音体系,不只不会互相影响,反而还会相互促进。这个我后面会说。

而这种记忆的成熟与年龄无关,只与学习者对字母规则的掌握熟练度有关系。换句话说,混是因为不熟,熟了自然就不会混了。

龙应台就曾谈到过。她说中文,老公说德语,他们生活在瑞士,时常会说英语。结果她非常惊喜地发现,儿子安德烈,跟爸爸说话时会用德语,跟自己说话就会换成普通话,家里来了客人就自觉切换成英文,完全是自发的无接缝切换。

这就好像安德烈的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

孩子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着极强的自我区分能力。他们同时掌握拼音和英语是没有难度的,即使最开始会混淆,但只要这两种语言知识积累到位,熟练掌握,他们就会记忆地非常清楚,不会混淆。

所以如果你问我这俩能同时一起学吗?我会说当然可以一起学,不要怕混,多把精力放在熟练读上面,孩子总有一点会get自动切换语言场景的能力。

不过,如果实在担心混淆,我也会更建议大家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分个主次进行。主攻一项的时候,另外那一项就先放一放。先搞熟一套系统,另一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彼此混淆的反面是相互促进

因为二者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这件事我们也要换个角度去看。

也恰恰是因为拼音跟英语都是源于拉丁语的缘故,所以学会了一个,学另一个就会事半功倍,一通百通。

像李大荣,他4岁多开始接触英文绘本,那时单纯就是睡前磨耳朵,但是不知不觉地掌握了26个字母。

到了大班,他开始学拼音,英语我就放下了,没管。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他自己就会发现,之前背的那些26个字母的大小写跟拼音里的几乎一模一样,而这仅有的英语底子,让他记和写更容易。

而,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书上会教孩子音序查字法,而字典读音的排列顺序,恰恰是按26个字母的顺序排下来的,背“啊波茨德额佛哥”其实就是,二者融会贯通到了一起,手到擒来,至于26个字母的大小写就不是什么新知识了,完全不用特意背就能掌握。

近来我在系统地教大荣自然拼读法则,也会给他讲一些国际音标的知识,在拼音里b读“波”,在英语里读浊辅音【b】,这两个的发音嘴型都是一样的,拼音里很多声母和韵母跟自然拼读里的发音都极其相似,有些是几乎一样,举一反三起来不要太省事儿了。

拼音样子_拼音样板_一模一样拼音

大荣在试着写简单的单词发音

因为都是拼,所以拼音会拼读,英语单词也就势会拼了,拼音拼的熟练了,对自然拼读的学习和记忆也是有帮助的。

而妹妹还没有学拼音,学起自然拼读就相当于白纸一样,需要死记硬背,这个进度就会慢一些。

拼音样板_拼音样子_一模一样拼音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打算先开始哪一个,目标都得是熟练掌握,这样才能确保两个体系互不干扰,但是又能相辅相成。

哪个主,哪个次?

诚如我上面所说,为了尽量减少混淆和解释的麻烦,我们完全可以做战术性的主次区分。

英语的启蒙时限很长,3岁就可以,5岁也可以,7岁也可以,所以英语是想走就走的旅程,任何时间都能开始。

而拼音,它作为幼儿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时间仅仅在一二年级的时期有很大作用而已。在我看来拼音的开始时间不需要太早,大班一年足够了→孩子才上大班要不要开始拼音启蒙?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只有三四岁的话,我会建议先开启英语启蒙的大门,把26个字母大小写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记会。日后学声母和韵母的时候就不费劲,基本都是相互对应的。

等到了大班开始学拼音的时候,英语就可以暂时不做主项强调,起码自然拼读就要停下来,先把主场留给拼音。

但如果你的孩子马上要上大班了,英语跟拼音都还没有开始的话,那我会建议先把拼音搞定,然后再开启英语。因为上一年级,首当其冲就是拼音关要过,至于英语3年级以下都不要求考试的。

像这个暑假,因为疫情原因,8月份开始所有兴趣班都停了,我之前给他们做的计划相当于推翻重来。因为兄妹俩有大把的重合时间,我就把上午安排给了自然拼读。

一来大荣马上上二年级,经历了大班一学年、一年级一学年的巩固,拼音对于他来说应该已经是一套成熟的语言体系了,学起来不但没有混淆问题,而且还经常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而依姐,因为还没有开始学拼音,所以也不牵扯混淆的问题,这个时间就刚好是教自然拼读的好时机。

拼音样子_拼音样板_一模一样拼音

所以在我看来,不要烦恼教不教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什么时间教什么的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快速度过混淆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地去强调语言环境。

比如说现在是在学语文内容,我们就要强调这是汉语拼音的范畴,允许孩子出错,但我们要基于耐心的纠正。因为纠正,也是一种强调。

当我们在读英语、学单词的时候,我们就得去着力引导他想自然拼读那一挂的事情,帮助孩子把两种发音体系建立好。

此外,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英语,都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多读、多用,才能熟练掌握,这是亘古不变的。熟练了,孩子自然就会把他们沉淀内化,变成记忆里的一部分,熟了,自然另一个就不会再混了。

这个暑期还有半个月就要结束了,每一次的神兽归笼,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的一个学期的开始。即使是妹妹,也已经长成到不得不面对海量知识袭来的阶段了。

虽然不知道开学后,教育形势会变成什么样,双减政策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但是不管怎么变,我都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以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来说,孩子的启蒙教育都可以做好。我说要家庭教育,不是要把大家都逼成专家学者,每一个领域里的知识通。对于上了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踏踏实实地立足书本和老师的要求,把最基础的知识盯着孩子仔细掌握,查漏补缺。

而幼小衔接也是一样,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不需要深度和广度,只需要一个熟练度而已。教拼音是这样,英语启蒙也是这样,数学计算、识字这些都是一样,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复习和巩固,才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明智之举。

我们的作用,就是每天都坚持着,让孩子按部就班地记住他们该记住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难的,贵在坚持和不怕麻烦。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