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题字:刘宝林
长清碑碣撷萃(前言)
在我们国家,架桥铺路、打井栽树、写书修志等历来都是功德无量的善事,都会永载史册。而碑碣使历朝历代的大事要事、英雄人物、达官贵人的生平、捐资施善者姓名等以另一种方式得以流传下去,供后人观瞻。中国的碑碣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从汉代以后,除了碑碣本身的书法、雕刻等艺术价值,同时作为记录历史事件、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记载着本地区的历史文脉,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成败,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堪称无价之宝。然而,随着岁月的侵蚀,风化日趋严重,如果再不抢救保护,将会被永远埋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千古之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在访古的同时,留意这些碑碣,也拍摄了一些,但数量如此多、分布如此散令我始料不及,觉得力不从心了。适逢区政协文史委计划出版一套“长清文化——碑刻篇”丛书,约我一起参加拍摄工作,这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从2019年3月25日起,我们开始了地毯式的实地搜救拍摄。(整个过程的难度已在《寻碑记》中做了介绍)。这对打造长清文化产品,扩大长清文化影响,提升长清形象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年半的时间,大家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遍长清10个街镇的613个行政村,深入寺庙、荒野、高山、峡谷,寻找散落在各处的石碑。到目前为止,已近尾声。共搜集列表拍摄了大大小小石碑(含崖刻、墓塔等)共1353块。碑碣的时间从东汉末孝堂山汉石室壁画开始,北齐、唐、宋、金、元、明、清到民国各个时期的都有涉及。内容丰富多彩,刻工(书法)精湛绝伦。这1353块石碑,就是1353次的锲而不舍,更是1353次的历史记忆。一块碑就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我们与古人对话、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过程。但愿大家的付出,能使人们对长清的历史进程有进一步的了解,能为研究长清古文化添上浓彩重抹的一笔。
现将部分价值高、分量重、内涵深的碑碣图片和内容整理后陆续发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真静崔先生画像赞
五峰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现存有碑刻88块,仅洞真观前的东、西墙上,就排列着十几块石碑。这些碑碣大都是明、清和民国时代所立,而最为珍贵的当数金元时期的“真静崔先生画像赞”了。此碑在“更鸡桥”东面的泉池中,硕大庄严,碑高303厘米,宽112厘米,厚26厘米。碑为圆首,下有赑屃承托。
此碑立于元初定宗二年(1247年)。崔先生,名道演,字玄甫,号真静,金代人,是位亦儒亦道弃仕途厌名利的隐士,原在蒙古哲里木东境“金山昊天观”,金贞年间,南下寓居五峰山,与当时文人相交密切,颇有名气,金兴定五年(1221年)卒。
此碑是后人为纪念崔先生而立,正面碑镌刻“真静崔先生画像赞”八字,篆书。碑身是沈士元单线条刻画的崔道演盘膝坐像,画像上端勒有金元诗人元好问、刘祁、杜仁杰的像赞诗各一首,字体分别为籀、篆、隶书,实属珍贵。
其中杜仁杰这样写道:
“道一裂莽横溃各为家自分派公辄出理甭坏为无为戒当戒握天地纳沙界一死生齐内外适然去还大由拾唾余后昆赖嗟晚生空抚画不得亲聆声欬徒仰之增永慨垂万古不朽”
此碑作品出自各名家之手,诗、书、画、刻俱佳,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
碑阴镌刻杜仁杰撰文、高翔书写的《真静崔先生传》。碑文隶书阴刻十六行,满行四十二行。
碑文如下:
真静崔先生传
陵川匠石会首司安正同男中刊
先生姓崔氏讳道演字玄甫观之蓨人真静其号也赋性雅质无偌韵长读三教书洞晓大义识者以为载道/之器事父母以纯孝闻庐墓三年去家为道士师东海刘长生是得其传归将陵之韦家荣楼焉假医/术筑所谓积善之基富贵者无取贫窭者反多所给是以四远无夭折人咸德之粗工王彰是必欲致之/死地而后已一日与先生遇诸旷辄挽制偃仆以幽封厥吻而去之彰以为死少之复甦过者惊叫问状曰我/卤如是后亦不复介意居无何弟子刘恒请布金山昊天观居焉边人杨涓毕琳圱有所诘约以仲/冬来过是不至时大雨雪毕因拥归家庭閒获片楮开看卤先生让二子寒盟之章也复有横山马志定路志/亨事先生有曰异将公以诗为赆扁诸所居之堂诗宛然留壁閒如新染翰者其神异类如此当贞祐俶扰挺/身南渡因侨执之纯阳观驱鹤未几履满户外越兴定辛巳八月廿九日端坐南向而逝偌寿八十有一凡先/生平生所为所行所得唯门人郝志坚独具其体云替曰天不所贵得道之士者时其求顺其公而已矣/非直以乘云气跨箕尾解水火遗冠焉导以幡幢殿以声乐然后以为升天之证吾读刿仙传涉此说者是/多夫吉之隐者深山穷谷中恬然委阅千载而下不知其几千百人不幸不为世所知至烂泯灭而无所传/幸而为好事者绝录而又过神其事俾后世不能尽信惜哉吾复逆揣隐者之心恐不如是汲烂骇一时之观听/也如先生则不然不内不外非有非无吾以为黄邪其教或精严有过乎释吾以为缁邪其业履孝悌又出/乎先儒将拜圣之万法辄而为一区閒者遗马路以缭垣之颂堕杨毕以雪庭之书聊游戏乎三昧此亦/岂先生之本也欤要之以慈俭礼让为立身之本以诗书语孟为教人之符及其逝也兀然坐/如宴居浩乎造物者游悠乎将元气者与俱是以恩纶一出名隶清都号曰真静不亦宜乎
清亭杜仁杰撰 孟津高翔书丹篆额
奉高王天定摹丁未上元日门人岱宗张志伟同山主王志深幹缘
宣差东平路行军镇抚军民都弹厭权府事李顺立石
此外,杜仁杰的诗碑也保存于观内西墙上,系后人于明嘉靖乙巳年间所书。
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青崖何亭亭,险绝不可状。傍连五峰山,石壁一何壮。中有仙人台,曾比簇天杖。千年迹已陈,剪灭复谁创?贤哉王真隐,志欲铲垒障。林中万古滩,手独辟空旷。得非借天巧,毋乃烦鬼匠。向来樵木场,今为锦绣嶂。泉鸣灌木杪,人语飞鸟上。居人固自轻,过客诚难忘。时危乍便静,景胜翻增怆。信宿已过期,久留非涉妄。明日黄尘中,回头失昆阆。”
诗中除对开辟道场、营建道观者予以赞扬,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创伤进行了大胆的指责外,还对五峰山美丽的山水林木风光作了尽情的描述。
注:由于碑文风化严重,不好辨认,加之古字体较多,难免有错析之处,望有识之士提出善意纠正。不胜感激。
(鸣谢黄鹏先生识读碑文、王强和五峰山景区蒋德民先生的鼎力支持!)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研修班毕业,高级摄影技师职
作者简介:
曹建民 国家一级摄影师,系国际摄影协会(IPA)四星级终身会员(四星级国际摄影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知青摄影家联盟秘书长、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济南市长清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摄影名师”、2008年被授予“中华复兴奖·当代优秀摄影艺术家”称号。国际摄协“十佳优秀会员”、山东省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济南市摄协“德艺双馨”会员。摄影作品近百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影赛奖项。同时爱好写作,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照片屡见报端,曾两次被评为《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被长清区政府命名为“拔尖人物”、“社会闻人”并载入《长清人物年鉴》和《长清区志》。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