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献
初
教
授
万献初,男,湖北咸宁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文字训诂;博士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音韵训诂。教学上,多年从事古汉语、《说文》学、音韵学、音义学、国学元典、古文献学的教学工作,曾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授“说文解字”为国家视频公开课和慕课优秀课程(爱课程网),慕课“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获首届全国百名“最美慕课”,中央“学习强国”APP选为必修慕课。“音韵学”为武汉大学精品课程,“评师网”上学生课程评价居武汉大学之首。“《说文解字》讲读”、“音韵学”等拍成“超星学术视频”百多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又为山东教育卫视“中华姓氏”、湖北“汉字解密”、湖南“神奇的汉字”等电视节目主讲或嘉宾。“共产党员网”主讲《大学》《中庸》。商务印书馆“涵芬APP”主讲“精品课程”。中华书局专设“万献初解字讲经丛书”,出版其传统文化推广系列课程的讲义。
受聘为“明伦书院”、“华夏儒商国学院”、“陕西华为联合学院”、“燕北文殊书院”、“乾元国学”、“海淀敬德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学会”、“武大道常书院”、“深圳清华研究院”、“深圳中道文化书院”、“中华书局骨干教师班”、“许慎文化大讲堂”等多家传统文化机构讲授《说文解字》《千字文》、“四书”、“五经”、“诗文名篇讲读”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音韵学、音义学、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已出版专著《〈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说文〉字系与上古社会》《〈说文〉学导论》《音注说文解字注》《汉语音义学论稿》《音韵学要略》《汉语构词论》《说文解字十二讲》《群经音辨点校》等。在《中国语文》《方言》《文学遗产》《北大语言学论丛》《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中国语言学》《中国语言学报》《中国音韵学》《文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说文解字十二讲》获两种“双十佳图书”奖。
任《辞源》第三版分主编,为《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编委、《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副主编,为国家社科重大公关项目“《经典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任中华书局“音义文献丛刊”主编等。
【原文】海hǎi咸xián河hé淡dàn 鳞lín潜qián羽yǔ翔xiáng
【译文】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河水的味道是清淡的;鱼儿在水里自在潜游,鸟儿在空中逍遥飞翔。
【释义】
这两句是讲河海的特性及其中生物,《千字文释义》:“至于水之大者,则有河海。而虫鱼鸟兽不可胜举,总以见地之广生也。”“海咸河淡”,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海水咸是因为海水中含有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这些盐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古人认为海水咸与五行学说相关,是大自然的表现。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经年绝一无恙。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倦怠恹然。岂非‘天一生水’,而此味为生人生气之源哉?四海之中,五服而外,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而斥卤则巧生以待。孰知其所已然。”是说自然界有五种气,相应产生了五种味道。水性向下渗透并具有咸味,周武王访问箕子后才开始懂得其中的道理。对于人来说,五味中的辣、酸、甜、苦事味,缺少其中一种,对人的身体没有多大影响,唯独十天不吃盐,人就像得了重病一样软弱无力,甚至连只鸡也抓不住。说明“天一生水”,即自然界产生了水,水中产生的咸味是人生命力的源泉。全国各地,无论是在京郊、内地,还是僻远的边疆,到处都有不长蔬菜和谷物的不毛之地,但即便在这些地方,食盐也能巧妙分布以待人们享用。有谁能知道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鳞潜羽翔”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是说圣人之德,就像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一样,上下明察。《千字文》变换《诗经》的语句,改为“鳞潜羽翔”,意思相同。“鳞”代表一切鱼类,也为水中动物的代称。“羽”代表一切飞禽走兽,也为地上动物的代称。
从“天地玄黄”到“鳞潜羽翔”,为第一大段,讲了天、地两道。其间又可分为两小段。从“天地玄黄”到“露结为霜”为第一小段,讲的是天道。从造分天地开始,引出日月星辰、天文历法、节气物候,虽然只列举几类典型的事物,却代表了天道的一切。第二小段从“金生丽水”到“鳞潜羽翔”,讲的是地道。首先讲自然矿物,以黄金、玉石为代表,引出世间宝物、植物、动物及河海等,包含地道的一切。《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此,天地已经讲完,下面一段开始讲“人道”。由此可见,《千字文》次第有序,章法谨严且意蕴典奥。
羽yǔ
前四·二九·六
铁六·四
京津四七六二
说文小篆
熹平石经
欧阳询
“羽”是象形字。《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本为鸟翅上长而扁的毛。段注:“长毛,别于毛之细缛者。”王筠《句读》:“谓异于背上之毛,腹下之毳也。”《左传·隐公五年》:“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孔颖达疏:“鸟翼长毛谓之为羽。”小篆“羽”作
,象鸟羽排列形。饶炯《部首订》:“鸟长毛者,谓鸟翅之长毛也,篆象两翼未舒之形。”甲骨文“羽”作
前四·二九·六、
铁六·四,马叙伦《六书疏证》:“甲金文皆作
,乃象形。”“羽”通指鸟类特有的羽毛,有护体、保温、飞翔等作用。成鸟的羽,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羽三种。
“羽”扩大指鸟类的翅膀,《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郑玄笺:“差池其羽,谓张舒其尾翼。”孔颖达疏:“舒张其尾翼,实翼也,而兼言尾者,以飞时尾亦舒张故也。”鸟类皆有羽,故又为鸟类的代称,《周礼·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郑玄注:“羽,鸟属。”又为古代文舞所执的雉羽,《周礼·地官·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郑玄注:“羽,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羽”也指箭翎,装饰在箭杆尾部,用以保持方向,《释名·释兵》:“(矢)其旁曰羽,如鸟羽也。鸟须羽而飞,矢须羽而前也。”《周礼·考工记·矢人》:“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郑玄注:“羽者,六寸。”“羽”也指羽扇,宋朱淑贞《喜雨》:“倾盆势歇尘点无,衣袂生凉罢挥羽。”又指钓丝上的浮子,《吕氏春秋·离俗》:“鱼有小大,饵有宜适,羽有动静。”高诱注:“羽,钓浮也。”又为旌旗的代称,《国语·晋语一》:“被羽先升,遂克之。”又指党羽、朋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立有间,时季羽在侧。”陈奇猷集释引尹桐阳注:“季羽,谓张季党也。”羽又为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五音,相当于工尺谱的“五”,现代简谱的“6”,《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