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一年级拼音与识字学习中的应用初探
一、学习摘记:《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东省禹城市实验小学袁超超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学习工具,能很好的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在部编本人教一年级教材的52页,就出现了利用思维导图识字的形式,语文园地三中的“字词句运用”中对“车”字的组词和认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使这个字的各种含义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蓝色的分支表示各种车的种类,红色的分支代表和车有关的动作,绿色的分支是和车有关的部件。用思维导图的三个分支拓展思路,分类记忆生字词。其实,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图一 人教版部编本第一册语文园地三图片
一、思维导图和建构主义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进入课堂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在头脑中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低、中、高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1、一年级识字教学:认识生字
对于“车”字的记忆,单独记忆的效果不如组词记忆,组词记忆的效果不如造句记忆——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会记忆得更加牢固,也更容易被大脑提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多种“车”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甚至“上车”“坐车”“车站”“车厢”也是他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但是多数知识很模糊。在考试时不能清晰、大量的提取出来,提取的思路更谈不上条理性。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车”字的不同含义的组词,把无形的思考过程通过有形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实现知识可视化。这样,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像一条条钩子,与新知识一条条有条理地链接在一起,建构成一张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看到“火车”“马车”“汽车”学生就能在此基础上想到“三轮车”“电车”“轿车”“公交车”“校车”“赛车”“客车”“货车”“自行车”;看到“上车”就能想到“下车”;看到“车厢”就会想到“车灯”“车轮”——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产生知识的“同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数量众多的、和“车”相关的词语用颜色和分支进行分类——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产生知识的“顺应”。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对关于“车”字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知识更有效的和旧知识整合在一起。
识字教学的对象重点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课本的这种方法认识其他的生字,还可以加入图画,使思维导图的作用更大,左右脑共同处理信息。识字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比如用思维导图认识“月”字。
图二 用思维导图认识“月”
2、中段识字教学:积累同偏旁的字
同偏旁生字积累也是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更是重要的考点。用思维导图认识同偏旁部首的字更加形象。单独记住一定数量的同偏旁的生字会有难度,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些词语上下分类、左右分层,并结合图像,左右脑一起思维,大脑就能更快更好地储存和整理这些同偏旁的字。比如:
图三 写出同偏旁的字
图四 带有木字旁的生字识记
这种题目也常常出现在各种试题中,有的同学会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思路卡壳的现象。其实,利用汉字的组字特点,将木字旁的字分为“表示树的各个部分的字”“表示树的种类的字”“因为树的数目变化产生的带木的字”“表示木制品的字”“带木字旁的量词”。将这众多的带木字旁的字经过分类,并用简笔画标注,将头脑中分类的事物用颜色、符号和分支表示出来,让思路更加明确,方便记忆和回忆。再比如带有“艹”的字:
图五 带有“艹”的字的生字识记
艹”的字和草本植物有关,这些草本植物包括水果、蔬菜、花草,很多表示草本植物的名称就带有“艹”,用思维导图把这些词语分类表示,方便记忆和回忆。带有“月”旁的字也可以这样分类识记:
图六 带有“月”字旁的字的识记
“月”的字大多数和身体有关。所以思考“月”的字应该联系身体的各个部分,思路就是从头到脚找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月字旁的字,用思维导图图文结合的特点可以把人的形象和文字同时放到一起。并且进一步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躯干部分的腹部内脏也有很多带“月”的字。按照这种思路记忆,方便记忆和回忆。
3、高段识字教学:集中认字
在高年级虽然识字教学不是重点,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数量也非常大,生字词的学习多为自学,加上阅读教学的负担重、难度增大,生字成为部分学生的难点。用思维导图的发散联想的方法,能有趣高效的识记这些生字。以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窃读记》为例,会认字和会写字共有18个,怎样集中记忆这些生字?
利用思维导图编故事,能更有趣高效的记忆生字,同时赋予生字以“词语”和“句子”“篇章”的语境,让字词句篇和趣味的故事、色彩鲜明的图画线条以及明确的思路一起刺激大脑,在短时间内整体记住这18个生字和用法。本课的生字可以编写成以下故事:
图七 人教五年级《窃读记》会认字和会写字
图八 利用思维导图集中识记《窃读记》生字
联想故事:
白雪公主在屋檐下端着炒锅,踮起脚尖要盛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赶紧躲进了衣柜,在衣柜里躲了三天三夜,饿得饥肠辘辘。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发现了她,老婆婆从腋下拿出一个酸苹果让白雪公主吃。白雪公主贪婪地咬了一口,一口就撑得不得了,“哎哟”一声就倒在地上。最后老婆婆变成了王后,她毒死了白雪公主,窃喜。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思维导图识字,学生也会形成这种思维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低段的学生会自主的模仿和绘制思维导图,高段的学生能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阅读和作文中,甚至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总结中。希望这把“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利器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
二、教学实践
(一)教学过程
1.学习b p与ɑ拼读的方法。
学习”b”和”ɑ”组成的音节
(1)先出示声母”b”,再出示”ɑ” ,接着出示小女孩推卡片图:
(2)问:小女孩在干什么?
(3)讲:小女孩在推卡片”b”,表示”b”和”ɑ”要快速连读。
(4)教师范读”bɑ”,学生仿读。
强调”声韵连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引导学生复习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响而长”,这样记:”声母轻短,韵母响长。”
(5)学拼音方法儿歌
(6)多种形式读:跟读,赛读,开火车读,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体会发音要领。
(7)观察书上的四幅图,分别画着什么?自己试着将声母和韵母拼成音节,会读的当小老师,上台教大家。(练习拼读bābábǎbà)
(8)用这四个音节组词。
(9)a还把iou介绍给b,它们也成了好朋友。
1.课件出示,自由读,跟读,指名读,领读,赛读,开小火车读
1.b也把自己的家人p介绍给了aoiu
(10)自己拼读音节 pā pá pǎ pà,拼一个组一个词。
课件出示,指名读,会读的站起来读,开小火车读
(11)b p 把a o i u 介绍给了m f 。(预设:引导学生用刚刚拼读的方法来尝试自由拼读。
自由拼—反馈—老师范读,小朋友跟读—小老师领读—最后同桌相互检查拼
(12)拼一拼,考一考
a.预设 同桌相互考一考,拼一拼下图(书上第25页)会拼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b.老师示范做大风车
如下图 补全四声
bà bá bā a
回家作业: c.要求学生回家把其他四声补全,做出一个大大的风车。
(二)学生作品
(下图是j q x的大风车)
三、教学反思
思维导图在我看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梳理庞大知识体系的工具,知识体系越庞大,梳理功能的效果明显。在高年段语文教学复习时我热爱它,教会学生用它来梳理各科知识体系,让错综复杂的知识成为一条线或是一个点,有点联想然后顺藤蔓延,知识结构掌握地牢固扎实。反过来,思维导图同样对有点到线,有线到面的知识体系生长同样功效。教小朋友学会从一个点生长出更多的点,由这一个知识出发获得更多的知识,相关的知识犹如蜘蛛网一样越织越大,孩子就能利用思维导图从知其一便可知一百的高效学习。
对一年级刚入学的这些小豆丁来说,跟他们说做思维导图,这显然过于陌生。于是思来想去暂且就管它叫大风车。可是,对于小豆丁来说,貌似“孔雀开屏”,这个名字更能能形象地准确地形容思维导图,他们便可一点就能意会。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我重新发纸给孩子们带回家再做一份,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显然给出的任务过于艰巨了,对于这些小豆丁来说,记住有作业这么回事已经不容易,让他们回家独立完成,那难度实在太大了,父母面对白纸也是一头雾水,于是问号四起。从这里,我反思着,我应该给出一个模板,让小豆丁们照着模板先学会填空,对思维导图的形式有个初步的概念,同时给家长也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如此降低难度,孩子有的放矢。
– ——————————– 一年级语文组 张小飞 2017/10/29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