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航: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管理。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研究缘起
实施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整合国外优质资源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在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面临来自母国与东道国的制度冲突。由于制度逻辑冲突导致的制度复杂性情景使得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步履维艰。根据德勤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并购后整合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约50%的并购整合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原因在于并购企业往往缺乏应对制度冲突的经验、专业人才和风险管控能力。事实上,大量企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法律、文化和认知碰撞,这种直接的制度冲突使得并购整合变得异常复杂和高成本。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跨国企业如何响应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这一核心问题,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区分了并购企业应对制度复杂性的战略响应方式,实证检验了不同战略响应方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理论渊源
关于“跨国企业如何响应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这一问题可以追溯至战略管理和国际商务两大领域。战略学派聚焦于从整合“度”、整合“活动类型”两个方面来刻画整合决策,而对于整合战略(如何整合)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概念层面,有必要在现有研究范式内引入制度理论的分析框架,将跨国并购整合决策细化为对整合中制度冲突的战略响应行为,探究其对最终绩效的影响机理。近年来国际商务领域的学者意识到制度逻辑视角为回应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该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导入初期,仅在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情境下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区分出了几种战略响应方式。此外,海外子公司情境下的案例研究也没有揭示战略响应影响绩效的情景条件,而这些问题也是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制度复杂性响应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未来研究亟需在跨国并购整合情境下明确并购企业的战略响应方式,同时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不同战略响应方式作用于绩效的方式和情景条件。
理论贡献
第一,将制度复杂性情景纳入并购后整合决策的分析框架,对战略管理视角下的并购整合文献做出了贡献。传统战略管理领域对于并购整合决策的研究热衷于讨论并购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人员整合或任务整合等决策变量,然而却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同时现有研究将整合决策完全视为“孤立的事件”,未将制度因素视为整合决策过程中的内生变量。尽管学界对于整合战略的分析中涉及了制度因素,但也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的类型学分析。本研究从制度理论视角切入,将并购整合决策过程定义为并购企业对制度复杂性情景的战略响应过程,认为存在制度适应和制度共创两种战略响应方式,同时探究了两种战略响应方式影响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因而深化了战略管理领域学者对于并购后整合决策的理解。
第二,将制度逻辑视角应用于跨国并购整合情景,对制度逻辑视角下的跨国企业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文献做出了贡献。制度逻辑视角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关注程度远不及组织领域,并且有限的应用重点集中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响应问题,对于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鲜有涉及。此外,已有研究仅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区分出了几种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方式,而对于战略响应如何作用于并购企业绩效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本研究将制度逻辑理论应用于跨国并购整合情景,区分了并购企业响应制度复杂性的战略类型,揭示了战略响应如何作用于创新绩效、如何实现与内部战略导向和外部产业增长的匹配来创造最佳创新收益,贡献于国际商务领域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文献。
研究启示
一方面,对于中国跨国企业管理者而言,应意识到为了成功完成并购整合,实现并购之初的创新意图,在整合过程中不仅可以选择“适应”东道国和目标企业的制度特征,还可以通过与被并购方“共创”新制度的方式来响应外部制度冲突。相比制度适应,制度共创虽然对并购企业的资源投入和整合能力要求更高,但却能推动并购双方达到更深层次的融合。另一方面,跨国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战略响应与内部战略、外部环境的匹配。对于在总体上实施低成本战略、所处产业增长较慢的并购企业,选择实施制度适应战略能获得更佳的创新效果;对于在总体上实施差异化战略、所处产业增长较快的并购企业,选择实施制度共创战略能获得更佳的创新效果。
原文引用
吴航,陈劲.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创新效应与匹配情景[J].管理工程学报,2024,38(2):51-61.
首发链接
链接地址(可在电脑查看和下载):
撰文:吴航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