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今年五月份写了《毛主席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问王惠兰:你是“九兰”铁姑娘队的?》一文,讲的是毛主席在1958年5月25日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的详细经过。
文中提到,由于1958年5月25日这一天是周末, 毛主席趁着大女儿李敏周末在家,想通过生产劳动来锻炼她,就带着她一起出来了。
说起来,1958年这一年,李敏已经22岁了。
李敏出生于1936年,出生地为陕西省保安县。
她刚出生时,又瘦又小,惹人怜爱。
邓颖超赶来贺喜,见了第一眼,就怜惜万分,心疼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
所谓说者无意,闻者无心。
毛主席听了,想起了《西京杂记》中写的“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给新生儿取名叫姣姣。
不过,孩子还小,“姣姣”这个名字主要出现于人们在口头上对她的叫唤,罕见于纸笔。
所以,大家都只知道叫她“娇娇”,而不知她的名字是“姣姣”。
1937年的年底,娇娇的母亲贺子珍离开了延安,前往苏联治病。
这匆匆一去,最终造成了她与毛主席的终生分离。
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已有身孕,到苏联后产下了一子。不幸的是,孩子在1939年夭折了。
独自在异国他乡的贺子珍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为了慰藉贺子珍那颗悲痛和孤苦的心灵,1940年,毛主席让当时不满四岁的李敏前往莫斯科与母亲相聚。
从1941年到1947年,李敏在苏联渡过了差不多七年光阴。
1947年,她随母亲贺子珍回到了哈尔滨,但已经不懂说中国话了。
她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毛主席。
1949年春夏之交,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到哈尔滨看望她们母女,打算把她接到北京,让她回到父亲身边。
已经13岁的李敏对自己的父亲是否是毛主席还不敢肯定。
她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这是真的吗?”
毛主席被她这封稚气十足的信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用电报发去一封信,郑重其事地确认了彼此间的父女关系,热切地呼唤“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这样,在1949年夏天,李敏回到了毛主席身边。
老覃在去年11月写的《邓朴方:邓小平长子,物理学高材生,初进京时不知父亲是干什么的》一文中提到,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育英学校搬进了万寿路傅作义的军营内,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子弟小学合并,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王若飞的儿子王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潘开文夫人阎笑文的妹妹阎笑武、胡乔木的女儿胡胜利、汪东兴的长女汪延群、叶子龙的两个女儿叶燕燕和叶利亚、时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廖鲁言的儿子廖侯、周恩来机要秘书康一民的儿子康辉、朱老总的炊事员周少林的儿子周延安等等,都在这个学校就读。
李敏的中文基础薄弱,毛主席给她和李讷起名字时,是借用了《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这句话。
李敏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缠着爸爸,要爸爸解释过好几回。
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禁止他们在生活上有任何特殊化。
李敏在苏联吃的都是面包,吃米饭有些不习惯。炊事员心疼她,偶尔给她做点面包。毛主席为了这事,对她和炊事员都做了严肃的批评。
前面说了,1958年这一年,李敏已经22岁了,毛主席身边的卫士有很多人的年龄和李敏差不多。但毛主席认为李敏还在学校读书,是个学生,教育她称呼他们为叔叔。
李敏读中学住校,和毛主席一起的时间少了。毛主席难得她周末在家,就带她一起乘车赴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了。
那天,骄阳似火,父女俩在车上的兴致很高。
毛主席不断询问女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李敏不断向爸爸汇报在学校的见闻。
说说笑笑间,李敏突然透过车窗看到了路边有一个乌龟驮着一座石碑,她异常惊奇,用手指着,一个劲地说:“爸爸,快看,那是什么?”
毛主席顺着她的手指所指,就看到了。
他知道李敏的中文功底不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量太少,就让司机停下车,带着李敏去观看石碑。
他指着石碑上的碑文,让李敏读,遇上李敏不认识的字,就及时更正;然后逐字逐句地问李敏那是什么意思?耐心地详加指点。
毛主席读过的书有数十万卷,学识渊博,不用说,在他的指点下,李敏上了一堂精彩的古文课,受益匪浅。
讲解过了碑文,毛主席打趣李敏,问:“小洋娃娃,你知道乌龟为什么要驮石碑吗?”
李敏奇怪的就是这个,头摇得像拨浪鼓,拉着爸爸的手,央求说:“乌龟为什么要驮石碑呢?爸爸,你快给我说说吧。”
毛主席看着女儿一脸求知若渴的神色,笑了。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调皮地唱起了早年流行于韶山一带的一首儿歌来:“东望望来,西望望,望见王八驮石碑。王八,王八,我问你,你犯什么罪来造了什么孽,要驮这样一块大石碑?王八眨巴着小眼睛,撇了撇嘴说,都怪我呀上辈子卖酒兑凉水。”
毛主席自己唱着唱着,眼前浮现了幼年往事,忍不住笑了。
李敏也笑了。
两个人笑过之后,李敏还是有些不解,继续追问爸爸:“真的是因为有了这个传说,就用乌龟石像来驮石碑吗?”
毛主席看着女儿一副较真的样子,暗暗好笑。
等回到了车子里,他才正色给地解释说:“那个驮石碑的不是王八,也不是乌龟,它其实是赑屃。”
考虑到李敏是第一次听到赑屃这个名称,毛主席拉过李敏的手,在她的手心里一笔一划地写赑屃这两个字。
李敏的确是第一次听到赑屃这个名称,对赑屃这两个字完全不认识,一片茫然,问爸爸:“赑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呀?为什么长得这么像乌龟呢?”
毛主席微笑着说:“你不知道吗?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哩。在神话传说里,老龙生有九子,一曰赑屃,二曰螭吻,三曰蒲牢,四曰狴犴,五曰饕餮,六曰蚣蝮,七曰睚眦,八曰金猊,九曰椒图。这其中的赑屃力气最大,性格最好,又能背很重的东西。它的头部像龙,身体却像个龟,和其它兄弟大不相同。古人为死者立碑,希望石碑经久不倒,保存千秋万代,觉得让赑屃驮着石碑最为稳妥,于是就把赑屃请来了,想借助它的力气,让人名传千古。明代十三陵的石碑,属于功德碑。用赑屃给驮到了现在。”
一路上,李敏听得津津有味。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