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信了,给我三年,我会横着走。”
1986年,耿飚的长女耿莹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航班。在临行前,她毅然留下了这句决心满满的誓言。
如果不是那一年她的资产被封,或许不会有这段惊心动魄的誓言。然而,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困境,成就了她后来的传奇。
那么,耿莹最终是否如她所言,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呢?
硝烟中长大的“马背少女”
耿莹的起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1939年,她出生仅三天便被生母遗弃在麦垛中,浑身天花溃烂,奄奄一息。父亲耿飚在战火中寻回她时,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已与死神擦肩而过。此后,耿莹的童年始终与枪炮声为伴。
耿飚率部南征北战,将她装进马兜挂在马背上行军。一次战役中,警卫员不慎将她遗落在战壕,部队撤离两里地后耿飚才发现女儿丢失。面对战士请命折返救援的恳求,这位铁血将军强忍泪水拒绝:“战士的命比孩子更宝贵!”最终,一名马夫冒死救回耿莹,而她险些丧命的经历,成为父女间数十年未曾言说的隐痛。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耿莹骨子里刻下了“不服输”的基因。她曾自嘲:“我上过无数个一年级”,只因战乱中辗转流离,学业屡屡中断。直到1950年耿飚调任外交部,她才得以安定。
然而,父亲的严苛教育始终如影随形。少年耿莹痴迷西方文学,耿飚却没收所有译本,塞给她《红楼梦》《水浒传》,厉声道:“中国人要先读懂自己的文化!”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执念,如同种子深埋心底,最终在她晚年破土成荫。
上世纪60年代,耿莹考入地质学院,毕业后扎根矿山十年。70年代,她“跨界”考入医学领域,靠着夜夜挑灯苦读成为肿瘤研究员,甚至凭借篮球特长打入单位领导视野,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
从商海沉浮到“一夜归零”
改革开放初期,耿莹目睹湖南老区贫困现状——农民全家仅有一条裤子,农妇需等丈夫砍柴归来才能穿衣做饭。深受触动的她,决心下海经商帮扶乡亲。1980年代,她辞去“铁饭碗”,在珠海创办公司,建起三层办公楼和六层员工宿舍,成为风头无两的女企业家。
然而,1986年中央一纸禁令“高干子弟不得经商”,令她多年心血一夜归零。面对打击,年近半百的耿莹撂下狠话:“我就不信了,给我三年,我会横着走!”
“横着走”的豪赌:从唐人街到上流社会
初到美国,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她,在唐人街餐馆端盘子谋生,靠摆摊卖自制首饰糊口。最艰难时,她躲进山林嘶吼痛哭,又抹干眼泪继续叫卖。转机来自她对艺术的敏锐嗅觉——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备受追捧,她通过国内关系低价购入名家作品,转手利润翻倍。一车画作甫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更大的机遇接踵而至。她以一幅画作打动美国富商妻子,赚得2.7万美元“巨款”;又凭借赠送的汝窑瓷器,结识国防部长布朗,打入上流艺术圈。三年后,她不仅买下6亩土地、54棵果树,更成为美国名流争相邀请的“东方女画家”,兑现了“横着走”的誓言。
归来仍是赤子:守护文化根脉
1997年,功成名就的耿莹选择回国。面对年轻一代热衷染发、追捧西方文化的现象,她忧心忡忡:“各国文化涌入是好事,但别让孩子们忘了自己的根。” 她变卖美国资产,奔走四年筹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07年基金会成立时,她已年近七旬,却笑称:“父辈用双腿走出江山,我们必须用双手护住文化。”
从战火中的马背女孩,到商海沉浮的企业家,再到美国逆袭的艺术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耿莹用一生诠释了何谓“将门虎女”。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代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与突围的缩影。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