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信江西路,以道路南侧信江而命名,老上饶人习惯称它为“下节街”或者是“下脚街”。今天解锁上饶100条街巷,我们要说的就是这里的故事。
翻看上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上饶古城的西边,有条街名叫西大街。西大街很长,从上饶西门出城向西,一直到杨家石桥止。于是老百姓习惯将这条街分为上节街和下节街。一般来说,从西门口到花亭子为上节街,从花亭子到杨家石桥为下节街。后来这条街道被重新命名为信江东路、信江中路和信江西路,而信江西路正是昔日下节街的延续。
信江西路附近曾经有一个渡口,在上饶城区信江上曾有两座浮桥,南门口那座叫上浮桥,渡口这座叫下浮桥。浮桥由数十只木船用铁链连接起来,把铁锚沉入水底固定。上面铺着木板,供人们行走。在过去,不论是走路过桥,还是撑船过河,都要在这里歇一歇脚,所以这条街又有“下脚街”一称。
正因靠近信江渡口码头,又临曾经的上饶火车站,无论是搭乘火车外出进货,还是的周边乡镇小贩来此批发赶集,信江西路都是名副其实的水陆交通汇合点。因此,这里成为了繁盛一时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曾经,街边的民房多为上下两层的木楼,形似“骑楼”,上面住人、下面摆摊,门板卸下来就是摊位。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拆迁改建,这里两侧的矮屋变成了高高的居民楼,一楼统一规划成为商铺,批发街有模有样地成长了起来。进入21世纪,这条批发街更是盛极一时,货车与顾客挤满了整条街道。
而正是在这条人来人往的批发街上,还有着一座历史近400年、保存完好的古桥——杨家石桥。这座单孔拱形青石结构的石桥于清顺治年间建造,后坍塌。到了乾隆时期,当地名人周效铨把乡民们的借条付之一炬,倡捐重修。得知这一义举后,当地商人杨文林便捐资建桥,这座桥也因此得名“杨家石桥”并沿用至今。
如今站在桥上向前望去,右手边是宝泽楼市场的红梁绿瓦,左手边是包子铺、百货……批发街的故事仍在上演。
再往前的信江西路16号附近,便是已经消失的三官殿原址。三官殿是明清时期为商民祈求水路平安而在此处修建的殿宇。清代信江商贸发展,三官殿周边形成了商业聚落。民国时期失火损毁,但其承载的商贸记忆和地名得以延续。
如今的信江西路16号是1958年成立的上饶市第九小学,原名为车站街小学。1968年改名为上饶市第九小学,1971年称为西市小学,1979年恢复上饶市第九小学名称沿用至今。学校东南面不远处便是老渡口,西北面紧邻曾经的上饶火车站,西南面1公里处则是双塔公园。这片山水古韵、世俗风情,涵养了悠悠琅琅的读书声……
如今,下浮桥变成了胜利大桥,老火车站的地址上建起了一幢幢现代化高楼。现在的信江西路虽然不像过去那样繁盛热闹,但却依然是城区十分重要的小商品批发街。一间间坚守的老店,像是一颗颗琥珀,定格住老上饶人的回忆,只要你去到那里,它就会像千百个曾经一样,对你说上一句:“欢迎光临!”
上饶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