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创新发展中医师承教育,形成守正创新的中医师承培养体系,对于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2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意见》,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改革和研究,要求形成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发挥引领示范效应,为培养卓越中医药人才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先后审议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方案,将创建中医师承教育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项目纳入政策支持清单。同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师承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中医师承教育,以教育部“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为依托,聚焦当下中医师承教育受益面小、中医学术技能传承不足、民间中医力量挖掘欠缺、面向基层培养中医人才不够等问题,加强中医师承教育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全覆盖的中医师承教育改革创新,促进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初步形成“一体三翼六模式”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
“一体”即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浙江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正处级建制的中医师承教育中心。中心以中医师承教育改革为主线,围绕MEMS理念,即目标()-评价()-机制()-解决()四大核心要素于一体,形成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的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思路。
“三翼”即三项推进工作。一是推进中医师承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导师和学生互选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开发建设“选、带、评”结合的师承培养平台,实施师承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数智化管理,促进师承教育教学同质化和管理信息化,形成阶段性和全程性师承带教成绩单,强化师承带教结果应用,发挥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的平台力量。二是推进中医师承教育师资多元跨域发展。针对中医师承教育导师缺乏现象,制定各阶段导师入选标准,开展全省域、跨省域师承导师遴选工作,主要面向学校、附属医院、省内各级中医医院、基层中医大师遴选各级各类师资力量,发挥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的师资力量。三是推进中医师承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资源投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民间大师引进、民间传人培养、省域间学分互认等方面有组织地开展师承教育改革,大胆创新实践,发挥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的机制力量。
“六模式”即建立六类师承教育模式。一是形成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模式,实现现代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全程融合。把师承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师承教育模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施名医名师带教,促进理论和临床、经典和临床的有效衔接,培养中医药学未来领军人才。二是形成民间中医大师师承教育模式,实现传统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实施民间中医“纳贤计划”,引进中医药文化大师留小忠教授,设立师承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古中医传承课程和实践教学,实现民间中医和院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卓越的治病救命中医人。三是形成名中医(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模式,实现毕业前后名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相互融合。聘请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等各类各层次名中医为传承导师,充分利用名中医工作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跟师学习考核,实现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有效衔接,培养有一定名医流派特色的中医人才。四是形成西学中人员师承教育模式,实现先临床医学院校教育后中医师承教育的衔接培养。选拔组建高级西学中班,选派优秀的名中医担任带教老师,加强西学中人员后期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使中医师承教育拓展延伸并惠及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能西会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五是形成乡村医生师承教育模式,实现先中医师承教育后院校教育的衔接培养。形成了“理论实训、本土师承、全科实践”三步走的中医师承定向培训教育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师承临床技能教学,提供后期本科阶段院校教学,助推建设技术过硬、老百姓信得过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六是形成民间传承人院校教育模式,实现院校教育融入民间传承教育。梳理了民间传承人现状,分批分类开展院校教育层面的中医理论培训,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实现民间传承人中医理论和技能再提升,促进民间中医技能的研究和传承创新发展,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技术专长的中医专业人才。
“一体三翼六模式”的中医师承教育浙江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取得了突出成效。
完善了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切实可行、特色鲜明。建立了中医师承教育与中西医院校教育以及毕业后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学校在总结优化中医“何任班”师承教育基础上,着力破解“院校师承教育受众面小”的困境,依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充分利用校内外优秀师资,在中医学专业中全面推行“全员、全程”“群师带群徒”师承教育实践,实现了优秀团队资源赋能,促进了学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推动了文献整理和非遗传承,提升了学术交流和实践能力。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实施民间中医“纳贤计划”,开设民间中医师承教育“留小忠师承实验班”,中医师承教育体系不断充实和优化。“留小忠师承实验班”从人员选拔、课程体系、师承实践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形成了自身特色。
拓展了中医师承教育路径,定位基层、振兴乡村。学校立足中医人才培养,直面乡村医疗服务人才“下不去、留不住”问题,积极拓展中医师承教育路径,推动形成了“高校主导、行业指导、政府参与”的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了“院校教育-中医师承-全科实习-执业考试强化训练-院校教育”的村医定向培养安吉模式。教学质量跟踪评价结果显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设置课程满意度为95%,学员对课程安排满意度为92%。仝小林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专家高度赞扬学校师承教育改革举措,认为依托中医师承教育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的模式能确保乡村医生有医术、有地位、有待遇,干得好、留得下,是值得推广的新时代“赤脚医生”模式。
提升了中医师承教育成效,同行认可、影响深远。学校中医师承教育改革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近七年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有六年通过率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1位。“留小忠师承实验班”已经复制推广到重庆中医药学院。“安吉模式”被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多次。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浙江省9个县(市)。学校先后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院校就中医师承教育改革进行了交流分享,并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医教育》等期刊发表《中医传承本科教育新模式的探讨——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等论文10余篇。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制作 | 熊依琳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