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古韵新程,学思并行。学校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正式启航,准备开展“传统文化藏在哪里”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触摸历史温度,汲取文化力量,传承华夏文明。请你参与准备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传统文化藏在字词句段中】

ㅤㅤ传统文化的学习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漂渺而又戛然而止的江南社戏,和小伙伴们在河中凫水;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羁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蓦然回首,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fújíguǎng mò B.fūjī kuàng mù

C.fū jí kuàng mù D.fújī guǎng mò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戛然而止 B.娓娓道来 C.迥然不同 D.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P18声音突然中断

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缓慢而详细的讲述。

迥然不同:差别很大,完全不同(中性)

叹为观止:P17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10:43.14%)

A.家庭中从小重视子女阅读习惯,涵养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家风,对一个社会乃至

一个家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B.这个栏目聚焦新时代青年群体,讲述优秀青年实学实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奋斗。

C.使用“外卖封签”,是为了保障外卖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防止中途不被人为拆启

或意外破坏。

D.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败

的关键。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转折)

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定义)

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有融合的影子。

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

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例子)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⑤③C.①④②③⑤ D.②④①③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社戏》出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均出自《朝花夕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中国首位田园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的典故。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创作手法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内容角度分为“赋”“比”“兴”三种,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D.“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其一。

【传统文化藏在经典作品中】

6.(1)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10:33.33%)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经典,对造字和用字做出详细解释的六个条例被称为“六义”。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2)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说,“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是他对读者阅读经典寄予的殷切希望。请你结合这本书,说说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意义。(4分)

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

②可以充实精神内涵,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其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如从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从而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文化藏在古典诗歌中】

7.在《关雎》中,我们见证了河边“① ,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在《蒹葭》中,我们体会了追求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② ,③ ”的道路之难。在《桃花源记》中我们惊叹“④ ,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我们理解了那份“⑤ , ”朋友之间跨越空间的友谊;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领略了洞庭湖“气蒸云梦泽,⑥ ”的雄伟气势。同时我们也不忘《回延安》中“⑦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的深情回忆。

①窈窕淑女②溯游从之③宛在水中坻④黄发垂髫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⑥波撼岳阳城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8.我校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根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诗的内容和意境,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其配乐吟诵(2分)(9:69.23%)选自《诗经》,此句属于比兴

A.《平沙落雁》——宁静抒怀

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胡笳十八拍》——委婉幽怨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入情入境品古诗】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请仿照示例再选择另外两种艺术形式来品诗歌。(2分)

示例:谱曲唱古诗

(2)示例一:绘画现古诗 示例二:情景剧演古诗

(3)得意之时,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展现神采飞扬;悲伤之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凸显愁情……初二下期,学业压力骤增,你的好朋友李明一次次考差,萎靡不振,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并在其中引用诗歌来鼓励他。(要求:引用诗歌应为上下两句,且符合情境)(3分)

(3)示例:李明,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能理解你的伤心与不甘。你知道霍金的故事吗?小时候他也是默默无闻的,可是他最终成为了物理界大师。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乐观自信,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好你!(3分,诗句占1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传统文化藏在文人情怀中】

(一)阅读诗歌,完成8-9题。(4分)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波尽日依山转”一句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B.“星汉通宵向水悬”一句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C.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D.首联中写了“暮霭、芦苇、梅花”等物象,表达作者胸襟宽阔、志趣高洁。

10.“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涤。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②,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③,人甚知礼。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时政何若?具以实告。老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④。

ㅤㅤ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⑤。

(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②墟:村落。③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④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⑤省:察看: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9:55.57%)

A.“具以实告”与“具答之”,两个“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既而辞行”与“既出,得其船”,两个“既”,都是“已经”的意思。

C.“及复前踪”与“及郡下”的“及”,两者意思不同。

D.“老人为致饮食”与《桃花源记》中的“此中人语云”都有省略成分,是省略句。

1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

人舍A中唯祭得杀B无故C不得杀之D杀则地震。

13.借助下面【链接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

有一位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和善(3分)

14.请根据《仙游记》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杭:《仙游记》一文中,山中人“甚知礼”,这“知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小州:山中人“知礼”体现在多个方面: (3分)

示例:山中人民风善良,无故不杀牲畜;长者为人和善,族人也敬重信服他;长者关心族人,深谋远虑,每年收集很多布匹,在天气变化时供族人使用;山中人待人热情好客,礼数周全。

15.文章结尾写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请你结合《桃花源记》的阅读体验,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桃花源记》写道后人欲寻桃花源,结果“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乙】文讲述了李庭等人的山中奇遇,而结局却是“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这与《桃花源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写暗指文中的美好世界是虚构的,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表达了作者对纷乱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3分)

【传统文化藏在古典建筑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建筑的神来之笔——飞檐

①当我们漫步古建筑群,总是会被古建筑顶部屋角上,那灵动轻盈、宛如大鹏展翅的飞檐所及引。

②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里和创造,不仅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论是在宫殿、庙宇,还是普通亭台楼阁,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其设计构图非常巧妙。远看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使建筑有一种灵动感,让人赏心悦目。

③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④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就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狻猊、斗牛、行什。在飞檐最高处的边缘一般都安放有“仙人骑凤”的雕塑形象。普陀沈家门的接待禅寺、桃花岛的圣岩寺,主殿的角脊翘角往往是“仙人骑凤”形象在前,后面依次为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等5种脊兽。偏殿的翘角上往往仅有“仙人骑凤”形象以及3只脊兽,一般为狮子、天马、海马。

⑤北方多雪,冬季低温而漫长,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却非二三日能消失。故而北方的飞檐较为平直,但翘起的部位会显得突出,在雪天之中,不会对瓦片造成伤害。南方多雨,然而连绵的雨水却也恼人。故南方的飞檐翼角多呈现高挑的状态,高翘的飞檐,抛物线原理的应用,可以将雨水最远距离地排泄抛走,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的损害。

⑥一角飞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飞檐以其别有一番风味的优雅姿态,自成一幅画卷。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飞檐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材料二

①同样是建筑,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比现代建筑更加宜居?为什么它们能在如此高温的天气里,充当着“天然空调房”?

②中国的古建筑,屋檐是一大特色。层层叠叠的飞檐,营造出壮观的气势、飞扬的美感,美不胜收。尤其在宫殿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如凤鸟展翅,既雍容富丽,又轻盈飘逸,在空中伸展出浓郁的古典风范。挑檐,不仅令建筑造型美观,在功能上也照顾周到:夏天,它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照入室内;冬天,正午阳光又恰能照入建筑的最深处。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阳光照射角度会有所变化。以北京地区为例,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度,冬季约为27度。通过把屋檐向外挑出一定尺寸,可以调节阳光的照射效果:夏天早上温度较低时,阳光可以照进建筑内部;到了正午时分,太阳几乎位于正上方,就只能照射到檐柱外侧,热量也被隔离在建筑外部,室内保持了凉爽。如果是在冬天,随着太阳升起,建筑内部逐渐接受光照,到了正午时分,阳光正好射入室内最内侧墙位置,使得屋内暖意洋洋。

(节选自《古建筑为何这般凉快》)

1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说明对象均是飞檐,两文均属于事物说明文。

B.脊兽是由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的瓦钉的钉帽美化而来的。

C.南方飞檐平直,北方飞檐高挑,这主要是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

D.材料二由一连串的问句自然引出说明对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E.材料一第③段加点的“往往”和材料二第②段加点的“几乎”分别是对频率和程度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根据说明对象特点的需要,灵活而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请你从材料一第③段、材料二第②段中各挑选一处,说明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2分)(10:38.26%)

文本一示例:第③段中“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飞檐高低、长短的设计恰到好处这一特点。

文本二示例:第②段中“尤其在宫殿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如凤鸟展翅,既雍容富丽,又轻盈飘逸,在空中伸展出浓郁的古典风范”,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翘起的飞檐比作“凤鸟展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飞檐的造型特点。(共3分)

18.材料一第②段和材料二第②段在说明中国古建筑檐部形式飞檐的造型特点时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2分)

文本一写作目的是介绍飞檐这一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第②段侧重介绍这一建筑形式的作用、使用场景、造型上的美感及其在我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地位,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建筑形式。

文本二写作目的是解释“古建筑为何这般凉快”的原因,而屋檐的造型特点是其原因之一,所以第②段侧重从飞檐的造型引出对其功能和能让建筑物保持冬暖夏凉的原理的介绍。(共3分)

【传统文化藏在民间艺术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撒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结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