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属于文言特殊句式,它是几个文言虚词在一个句子中前后照应使用的固定形式。掌握一些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岂(其、独、庸、宁)……乎(哉)
表示反问:难道(哪里、怎么)……吗(呢)
①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鸿门宴》)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七年》)
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
①我一直盼望着将军到来,又怎么能反叛他呢?
②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
③我相如虽愚笨,怎么会怕廉将军呢?
④我学习道,哪里管他生年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
⑤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此外,岂……乎,还可以表示疑问语气;其……乎,还可以表示揣测、祈使、感叹等语气。(参见第24讲“副词的用法”。)
2.其(岂)……其(抑)
表示选择疑问:是……还是(或者)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②呜呼!其竟以此而殒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①唉!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
②唉!竟然是因为这个病而丧命呢,还是有别的病而导致这个后果的呢?
③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它容易呢,或者探究它的成败过程,都是出自人的原因呢?
3.无乃(得无)……乎(耶)
表示商榷、推测的语气:恐怕(莫非、大概)……吧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秦晋殽之战》)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
①部队因为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②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这纸片上的画是暗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4.如(奈、若)……何
表示询问办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②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③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
①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灭掉,难道能把土石怎么样?
②巫婆、三老还不回来,对这件事怎么办?
③我们要与楚国交战,齐国秦国不同意,对这件事怎么办?
5.何(何以、何用)……为
表示反问:为什么(要)……呢,(要)……做什么呢
①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
③且使鬼神无知,又何用庙为?(《汉书·元后传》)
——
①别人正是刀俎,我们是鱼肉,为什么告辞呢?
②匈奴没有消灭,要家做什么呢?
③再说假使鬼神没有知觉,为什么要庙呢?
6.何(胡、奚)……之
表示疑问或反问
(1)疑问或反问的句子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动词 + 什么(哪个)+ 宾语
①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商君书·更法》)
②求味己口,胡人之恤?(柳宗元《骂尸虫文》)
——
①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
②为求合自己的口味,还顾念什么人?
“何古之法”“胡人之恤”,都是宾语前置。
(2)疑问或反问的内容是一个主谓或动补短语:为什么(怎么)+ 主谓(动补)短语
①亡一羊,何追者之众!(《列子·说符》)
②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和氏》)
——
①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追的人这样多!“追者之众”是主谓短语。
②天下受砍足之刑的人很多,你怎么就哭得这样悲伤呢?“哭之悲”是动补短语。
7.纵……宁(独)
表示让步、反问:即使(就算)……难道
①生纵不能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世说新语·贤媛》)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本纪》)
——
①就算活着的时候不能跟郗郎共住一室,难道死后还不能跟他葬在一个墓穴里?
②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在心中有愧吗?
8.与其……宁(毋宁、孰若)
表示取舍,先舍后取:与其……宁可(不如、哪如)
①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②与其饥死道路,为禽兽食,毋宁毙于虞人。(马中锡《中山狼传》)
③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
①与其奢侈,宁可节俭。
②与其饿死在路上,被禽兽吃了,不如死在猎人手中。
③与其生前受到赞誉,哪如死后不受诋毁?
9.宁……无(不、岂)
表示取舍,先取后舍:宁可……也不(怎么)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
②臣宁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战国策·中山策》)
③吾宁为国家鬼,岂可为汝臣?(《晋书·刘曜载记》)
——
①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我宁可伏法受重刑而死,也不愿意当辱军的将领。
③我宁可做自己国家的鬼,怎么能做你的臣子?
10.以……为
①表示对人或事物的看法:认为……是;②表示让人做某事或任某职:让(任用)……做;③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凭借或处置:把……作为。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史记·孙子列传》)
③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贾谊《过秦论》)
——
①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
②于是任用田忌做大将,孙膑做军师。
③这之后,把天下作为一家,崤山和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宫殿。
课 后 练 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2.世方乱,安以富为?(《三国志·温恢传》)
3.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奚用多为?(《列子·说符》)
4.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5.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孟子·尽心上》)
6.虽可以免(赦免)吾,其若诸侯之事何?(《国语·鲁语》)
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8.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乎?(韩愈《答李翊书》)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郑风·子衿》)
10.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刘向《晏子使楚》)
附:课后练习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滚动查看完整答案
1.天要灭掉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2.社会正混乱,要富贵有什么用呢?3.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小偷都没有了,哪里要用那么多人呢?4.过去的帝王不相因袭,应该去遵循哪个帝王的礼制?5.这不是我们的国君,为什么他的声音这么像我们的国君呢?6.虽然可以因此而赦免我,但对诸侯的事情怎么办呢?7.人如果没有仁德,对待礼仪制度会怎样呢?人如果没有仁德,对待音乐会怎样呢?8.像这样做,到底是值得快乐呢,还是不值得快乐呢?9.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即使我不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了音信?10.现在人生活在齐国不偷窃,进入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擅长偷窃吗?
姚为洲,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高中语文教参特约撰稿人,《新作文》特约编委。多次赴全国各省市(包括港台)上课、讲学和培训教师。数次参加高考命题、中考审题。编著出版《中华经典诗歌鉴赏和诵读》《语文高考复习教程》《全程高考·语文》等书,自编选修教材多本,发表论文近百篇。
相关链接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