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繁体字怎么写的_滨的繁体字_滨繁体字多少画

如果说生态之城漳州是一个俊俏少女,那么,横贯在漳州市区北江滨路的飘带人行天桥——彩虹桥,便是披挂在少女身上的斑斓彩带;如果说生态之城漳州是一个绚丽的花园,那么,横跨九龙江的南山桥,便是通往花园的多彩长廊……每天太阳一露脸,喧闹与繁忙便呈现于大桥上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与大桥朝夕相伴,生活中平添了许多绚丽色彩。

暑假,朋友携孩子来漳州游玩,带她们逛古城以后,很自然地就来到了九龙江畔。夏日向晚,漫步南山桥,只见白鹭迎着斜阳飞舞,一叶轻舟披着霞光橹归。无数人在桥上等着看夜景。夜幕渐渐降临,星空悬挂头顶,北岸江滨一线江景大楼灯光全都变成蓝色,富有动感,非常壮观;南山水岸则在光照下极具魔幻感。如果把视线再拉远一点,东边的战备大桥,西边的水仙花大桥,桥上的灯光亮起来了。灯光的点与线交汇绘就的画面与两岸的璀璨相得益彰,使九龙江夜景变得异常灿烂。置身在这夜的氛围中,人顿然会进入一种空灵的意境,仿佛面对的是无际的宇宙,只有星移斗转,一片溟蒙。然而,大桥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的。

在漳州,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城市景观。“漳州真美!就连桥本身也是一道风景。”朋友伫立桥上,环顾四周,动情地说。有道是,风景在桥上人的眼里,而桥又在桥外人的风景里。转而还是想到桥了。我所了解到的关于桥的最早历史,大概是《水经注》记载的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可以想象,中国桥的历史一定更为悠远。而漳州是一个多雨的水乡,九龙江环绕城南,沟渠湖塘遍城乡,桥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七阴八阳桥。七阴桥是西门的金水桥、南门上街的硕仁桥、北门的北桥、东铺头的东铺桥、东桥亭的名第桥、天庆观桥、西南角的登仙桥(又名西清桥);八阳桥是东门的洗马河桥、丙申桥,太古桥、龙眼营桥、西沟桥、天妃宫西湖后桥、东闸桥、西闸桥。随着时代的变迁,七阴八阳桥有的已毁,有的桥上已建起了房屋。“七阴八阳桥”已经成为悠久绵长的历史记忆。

滨繁体字多少画_滨繁体字怎么写的_滨的繁体字

横亘在九龙江南北溪的桥,特别是中山桥、战备大桥、水仙花大桥、南山桥四座桥,也因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我对中山桥有着一种难于表述、别样的情怀,觉得它连着母亲的忧伤。1978年,外婆过世,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母亲都会带着我们,穿过中山桥到南岸的后山去扫墓。记得天刚刚亮,中山桥上的人流、自行车,密密实实,车铃震天,车挨车,人挤人,越聚越多,一家人随着人流潮水般向前涌。这一壮观,该是昔日自行车王国普通的一天,也是城市生活崛起的一个标志。后来从资料了解到,中山桥俗称旧桥,跨九龙江西溪下游南河即南门溪。旧桥原名南桥,又名通津桥,民国时更名中山桥。桥建于宋朝绍兴年间,当时为浮桥,在宋朝嘉定元年改建为石桥。民国时由孙宗蔡先生集资修建,用钢筋水泥改造,名“南薰桥”。后来北伐军入漳州,改名为“中山桥”,并建桥亭。时光飞逝,历经风雨的中山桥也逐渐老化,2002年被鉴定为危桥,禁止机动车通行;2005年6月实行禁行封闭,行人也被禁止通行。

旧中山桥虽然已失去城市桥梁的功能,但仍被完整保留,市政府还矫正维修中山桥亭,立修造桥者孙宗蔡铜像,把它修建成漳州江滨公园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区。目前,按照新的规划,旧中山桥正处于修葺中。

滨的繁体字_滨繁体字怎么写的_滨繁体字多少画

滨繁体字多少画_滨的繁体字_滨繁体字怎么写的

‍‍‍‍‍‍老漳州人对战备大桥情有独钟。每当夏秋之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总喜欢到大桥上散步,领略江上的渔火,沐浴凉爽的江风。漳州原战备大桥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还是“文革”期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针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台形势,有关部门将这座桥命名为“战备大桥”。当时设计标准较低,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被鉴定评估为危桥,2000年被拆除,并在原址上重新修建。2001年7月,一座单索面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大桥竣工通行了,它造型优美,技术含量高,是漳州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第一座桥,仍沿用“战备大桥”的命名。如今,走在战备大桥桥面上,桥面已加宽,汽车、自行车、人,各行其道,畅通无阻。战备大桥与威镇阁、八卦楼、 江滨公园等众多的景点相邻,成了漳州市主要旅游景区。

对水仙花大桥,我有着更深一层的情感。我的大学同学家住圆山脚下小梅溪,那儿盛产水仙花,每年临近春节,她都会送水仙花过来,可谓一年一会。水仙花大桥建成后,她家与我家距离缩短了,交通方便了许多,联系由此变得频繁。水仙花大桥原暂定名西洋坪大桥,工程2005年10月开工,2007年11月竣工,它是芗城区连接桥南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北起市区瑞京路,南至南江滨路,成为西环城路横跨九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开始,不断有市政协委员提议更名,直到2014年,漳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告,正式启动西洋坪大桥(规划名)命名工作,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桥梁名称,随后参照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民的建议,并报请了市政府批准,最终于2014年5月,更名为“水仙花大桥”。高挂在桥上的牌匾“水仙花大桥”这五个字,采用繁体字,是在南宋名家朱熹的书法作品中找出,合在一起形成。朱熹在漳任职期间,与水仙花有深厚渊源,写过很多赞咏水仙花的诗词,而漳州一些水仙花的传说,也和朱熹有关,因此采用他的字体。

在漳州桥的建设中,最值得大书特写的,是今年初改造、提升的南山桥。南山桥原名新中山桥,2015年命名。作为连接九龙江两岸的一条重要通道,中山桥被鉴定为危桥禁止通行以后,漳州市于2008年6月动工建设新中山桥。新中山桥南端桥址不变,接双庵路,北端向西推进200米、与现在的钟法路相接,2011年建成投用。它是一座以步行、观光为主的辅助性桥梁,桥面设置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并设置残疾人通道等无障碍化设计。随着南江滨路的建设及桥南南湖公园的开建,为了使南山桥能将桥南南山寺、南湖与古城链接起来,市政府对其进行改造。以修文西路和钟法路交叉口西侧为开始节点,架设天桥至宋河,再通过廊道连接至钟法路水闸及南山桥,同时将南山桥改造提升为廊桥。南山桥现有的栏杆改造为闽南特色的仿古木栏杆,主跨中央上修建一座闽南特色的重檐歇山顶廊门,两边各建两座四角古亭,这样整体风格与南山寺、漳州古城的风格相符。南山桥改造提升后,与“飘带”人行天桥彩虹桥一道,与两岸景色有机融合,展现出漳州千年古城风韵。航拍下的彩虹桥、南山桥,连接成一把熠熠生辉的吉他,流光溢彩,一时成为网红。飘带人行天桥——彩虹桥、南山桥使古城变得年轻,使漳州更加充满生机。

‍‍‍‍‍‍

滨繁体字多少画_滨繁体字怎么写的_滨的繁体字

在这么不长的一段九龙江,中山桥、战备大桥、水仙花大桥、南山桥距离不等地排列着。四座桥,四个故事,有的曲折,有的平淡,连着旧城与新城,记录着漳州的过去与现在,见证了九龙江两岸由北而南的发展趋势,见证了漳州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熙熙攘攘中,串起了漳州的古与今。

桥通行至用,亦能观赏。无论是树木吐翠的早春,还是炎炎盛夏,我经常会来到它们身边,追溯历史、观赏佳景、陶冶性情。从九龙江这岸,向前,过桥,到河的那岸;再向前,再过桥,又转到河的这岸,往往以绕遍这四座桥为一回次,把九龙江两岸串连成一条“弓”字的散步路线图,悠然自得;或者依着南山桥栏杆,看圆山夕阳由浓而淡,一直隐到夜深中去。朋友拍了漳州绚丽多彩的桥的风姿,晒在朋友圈,赢得众多点赞。她已经带着女儿回去了,但她对漳州的印象、感受和神往之情令我难忘。

作者简介

陈小玲,笔名慧心,现任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福建作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5年教师。

朗读者

黄清吉,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福建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漳州市播音主持朗诵协会会员,朗诵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