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说明
9月19日上午,对于男生宿舍349针对“玻璃门未擦”扣除的0.5分,我将承担此责任。首先,我将致以歉意,给十一班带来不好的影响。我负责的是洗漱台的摆放与水渍清洁还有镜面的清洁。没有任何的借口,得知被扣分我便立即开始再清洁。的确,玻璃门上存在污渍,手印与水印。每天我需要等候其他舍友离开才便于清洁洗漱台,所以我时间也很紧,但确实因为这几天疏忽而忽略忘记了此事。接下来,我将再一次细化分工与细节,再次确保清理无死角,不能只关注个人所负责的区域,加强对宿舍的检查,学会注意到一些不明确的点,即便四层的玻璃门难擦,也要认真清洁,向同学与宿管老师学习,勇于担责。在学习同时不忘素质提升,更加注重班级形象。
承担人:xxx
2024年9月19日
我是男生宿舍的XXX,在9月26日晚上,我们宿舍熄灯后讲话被扣0.3分,讲话的人是我,讲话的内容是:(由于这几天的数学课、生物课难度加大,而且做题时正确率偏低)我就说学不来数学和生物,感觉脑袋不够用等消极内容,我没有遵守学生宿舍就寝规范第二条:午休、晚睡开始自觉安静就寝,不讲话不走动,以后我一定会知错就改,提前5分钟上床,熄灯后安静就寝,不影响他人休息。
关于男生宿舍348“地板有细碎垃圾,蹲坑发黄”的扣分情况,具体解释如下:蹲坑虽然看起来还挺干净的,但如果蹲下来看就能看到四周有一些发黄的地方,我今早起得较晚,只是看一眼觉得干净就不管了,却没有注意到细节,没有认真检查,认真打扫,这是极不应该的,以后我每天不管脏不脏,都认真打扫一遍。“地面有细碎垃圾”,垃圾在椅子底部,可能是哪位同学不慎将垃圾弄到那里,而我早上打扫得匆忙,比较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检查,以及光线昏暗,就将椅子底下的死角忽略。
经过这次教训,我会及时摆正自己的态度,每天早起,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仔细的打扫卫生,争取不让类似的情况出现。
XXX
10月9日
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寄宿制的学校,卫生上的问题层出不穷,碎屑、蹲坑、物品摆放等等,纪律问题也常有发生,使用电器、就寝时间讲话等等,相信每位班主任在遇到类似的宿舍问题时都会有些上火,但是惩罚、责骂等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来写情况说明,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复一下盘,看看应该如何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值得说明的是情况说明并不等于检讨书,情况说明主要是复盘,说真话,反思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检讨书主要是犯错后的忏悔以及内心的瑟瑟发抖,对于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有些同学第一次住校,以前很少参与家庭卫生的打扫,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属正常,作为班主任,应该要看见他们的努力,看见事件背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教育的本质是“看见”:
发现学生自我修正的潜力
例如,第一位同学可能是时间管理不够好,或者分工不明确,他也提出了解决的措施。第二位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大,发表了消极言论,影响了宿舍休息,这里反映出他应对学习压力的方式有问题,他的改进措施是提前上床,保持安静。第三位是关于地板和蹲坑的扣分,他提到早上起晚导致打扫匆忙,光线暗没注意到细节。他打算每天认真打扫,早起。
从以上问题我发现宿舍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时间管理、细节关注、分工协作等。我发现给学生容错空间,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能讲真话而不是找借口去搪塞,当他们自己去审视和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时,我看见了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扣分而非推诿;我看见了反思能力——学生分析“时间紧张导致疏忽”“消极情绪影响纪律”,已经具备自我归因的理性;我看见了行动的意愿——从“立即再清洁”到“细化分工”,学生展现出自驱力,这正是教育期待唤醒的力量。
教育不是填补错误的窟窿
而是点燃解决问题的火种
第一位同学的解决方案是细化分工与细节,加强对宿舍的检查,向同学与宿管老师学习。第二位同学的改进措施是提前上床,保持安静,我建议他寻找更好的情绪管理或学习方法,并给他了一些建议。第三位是关于地板和蹲坑的扣分,他打算每天认真打扫,早起。我给他的建议是制定一个检查清单,确保每个角落都检查到。从被动受惩到主动改进的转变,远比扣分本身更有价值。
“问题”背后藏着成长的密码:
从“纠错”到“赋能”
学生原以为“看一眼干净”即达标,扣分后领悟到“蹲下来检查”才是责任。这印证了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宿舍扣分事件中,学生展现的反思与行动,恰是自我教育的开端,宿舍扣分单上的0.5分,可以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也可以成为燎原的星火。当我们用“看见”的目光凝视学生,那些“玻璃上的手印”“熄灯后的私语”,都会显露出成长的纹路。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杜绝问题,而在于让学生在于问题的对话中,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看见那棵树内在的生命力,并相信它终将参天;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从“管理学生”到“成就学生”。
作者介绍
何
英
何英,中学高级教师,曲靖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曲靖一中2027届备课组长。参与《“经典语文”主张与“亲近经典”语文专题阅读实践》课题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编《同课异构与点评》《百名青年语文才俊谈读书往事》等多部书籍,论文多篇在《中学语文》《云南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供稿 | 何英
加入IP合伙人(站长加盟) | 全面包装你的品牌,搭建一个全自动交付的网赚资源独立站 | 晴天实测8个月运营已稳定月入3W+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无限制下载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站长微信: qtw123cn
